近日,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北京邮电大学承办的“信息论:经典与现代”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上由工信部、科技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等单位有关领导,多位院士及相关领域专家出席会议。
在会议上,围绕北京邮电大学张平院士及其团队在语义信息论方面的理论突破、语义通信的关键技术等内容进行研讨,并正式发布国际首个面向 6G 通信与智能融合的外场试验网(以下简称“6G 外场试验网”)相关情况。
北京邮电大学介绍称,该团队的重要论文《语义通信的数学理论》发表在我国通信领域的顶级期刊《通信学报》,揭示了同义性是语义信息的本质特征,从同义映射这一核心概念出发,建立完整的语义信息理论框架,全面扩展了通信系统的理论极限。
张平院士表示,在语义信息论指导下,团队提出了语义基物理模型、智简编码传输、模分多址等多项代表性的语义通信关键技术,搭建了国际首个面向 6G 通信与智能融合的外场试验网。
该试验网验证了语义通信在 4G 链路上可以达到 6G 传输能力,语义信道容量突破了香农极限对通信系统的禁锢,在三项通信核心基础指标 (IT之家注:容量、覆盖、效率) 上均获得 10 倍的性能提升。上述研究成果已经形成了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到实验验证的完整体系。
张平还称,该试验网的成功搭建,将为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提供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前期验证环境,降低 6G 研究门槛,形成贯通理论、技术、标准和应用的全产业链创新环境,促进跨领域创新合作。
版权: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tuitui.com.cn/2025/04/3134.html
我国在国际6G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由北京邮电大学张平院士及其团队成功搭建了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外场试验网,并正式发布了这一突破性成果。以下是关于该成果的详细介绍:
1. **成果发布时间与地点**:该突破性成果是在2024年7月10日由北京邮电大学在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信息论:经典与现代”学术研讨会上正式发布的。
2. **研究团队与背景**:成果由北京邮电大学张平院士及其团队完成。他们在语义信息论方面取得了理论突破,提出了多项语义通信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为6G通信与智能融合奠定了基础。
3. **试验网特点与验证内容**:该6G外场试验网是通信与智能融合的国际首个实例,它验证了4G、5G链路具备6G传输能力的可行性。相较于传统的通信系统,该试验网在容量、覆盖、效率三项核心指标上均获得了显著提升,达到了10倍的性能提升。
4. **理论突破与指导意义**:张平院士团队的重要论文《语义通信的数学理论》发表在《通信学报》,揭示了同义性是语义信息的本质特征,并建立了完整的语义信息理论框架。这一理论突破不仅推广和超越了经典信息论,而且为现代语义通信提供了指导。
5. **未来影响与应用前景**:该6G外场试验网的成功搭建将为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提供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前期验证环境,有助于降低6G研究门槛,并促进跨领域的创新合作。此外,它还将推动6G技术的标准化和应用进程,为未来6G网络的全面部署和应用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我国在国际6G研究领域取得的这一突破性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标志着我国在6G技术研发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