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市民王先生称自己父亲遭遇“国际漫游天价资费”。
去年底,他的父亲前往尼泊尔旅游了8天,在落地尼泊尔后,老人在开始行程前,发了条朋友圈,之后就收到了电信公司发来的短信,提示话费已超500元,而等老人回国后发现,最终账单竟然高达1万6千元。
在收到高额账单后,王先生父亲花了5000元聘请了律师,与电信方面进行协商,电信公司同意给老人打一个8折优惠,也就是便宜3000元左右,双方未能达成一致,除了天价漫游费,在双方协商的8个月期间,这16000元又产生了近9000元的滞纳金,也让他无法理解。
对此,营业厅工作人员表示,滞纳金就是利滚利的模式,不过他们可协助进行取消操作。而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也表示,目前也只能通过协调的形式帮助王先生解决问题。
用户王某某在产生话费争议后,曾先后4次提出申诉,经调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认为上海电信经营过程中无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
2月2日,用户提出调解申请,上海市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于2月8日进行了电话调解,用户坚持全额减免12月的漫游费用(两个号码合计16000余元),双方未能达成一致。
4月17日,用户再度申诉称愿意承担6000元费用,上海电信也表示可为用户减免当时的违约金3744.7元,并将12月账期费用作7折调整处理,减免费用4866元,合计共减免8610.7元,但双方仍未就此达成一致。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经调查了解,2023年12月18日-23日,用户王某某所产生的漫游资费均达到熔断标准,因此中国电信的企业系统自动触发熔断,暂停用户数据漫游功能,并向用户下发提醒短信。但用户本人分别于12月18日、20日、21日和22日熔断后,自主恢复数据漫游功能。

版权: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tuitui.com.cn/2025/04/3305.html
出国旅游时,由于不熟悉当地的通信费用和流量套餐,确实有可能遇到高昂的漫游费用。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高额流量费用的原因以及避免这种情况的建议:
1. 未了解当地通信费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通信费用差异很大。在出国前,建议查询目的地的通信费用,并了解漫游套餐或当地电话卡的选项。
2. 未关闭自动更新和后台应用:某些应用会在后台自动更新或上传数据,这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消耗大量流量。在出国前,建议关闭或限制这些应用的后台数据使用。
3. 使用高流量消耗的服务:观看视频、进行视频通话或使用大量数据的在线服务会迅速消耗流量。在漫游时,尽量避免使用这些高流量服务,或仅在连接到Wi-Fi时使用。
4. 漫游套餐选择不当:有些运营商提供国际漫游套餐,但可能并不适合所有的使用场景。在选择漫游套餐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使用习惯进行选择,并确保了解套餐的限制和费用。
为了避免高额流量费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在出国前查询目的地的通信费用和漫游套餐选项,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套餐。
2. 在手机设置中关闭或限制后台数据使用,避免应用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流量。
3. 尽量避免使用高流量消耗的服务,或仅在连接到Wi-Fi时使用。
4. 考虑购买当地电话卡或使用当地的公共Wi-Fi网络,以降低通信费用。
总之,出国旅游时要谨慎使用手机和数据服务,以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如果确实遇到了高额流量费用的问题,可以与运营商联系并咨询解决方案。
至于个人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个人经历或情感,也没有出国旅游的经历。但我可以根据用户反馈和常见情况来提供信息和建议。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