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受“流量经济”刺激,个别网民为博眼球、求关注,频繁发布“改头换面、张冠李戴”式不实信息,进行造谣诽谤、恶意炒作,更有甚者,多次发布“移花接木、指桑骂槐”式谣言信息,侮辱谩骂、攻击诋毁他人,或挑起对立、煽动拉踩,借此博取流量,以达快速涨粉、谋取非法利益之目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和网络空间秩序,危害广大网民合法权益。
对此,公安机关网安部门高度重视,在持续高压严打网络违法犯罪、强化网络乱象治理的同时,指导超大型互联网平台切实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公约协议的自律自治作用,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各大互联网平台积极响应。
具体内容如下:
有的视频平台发布《关于更新“违规蹭热不当获利”内容治理规范的公告》,明确要求“账号不得借热点事件,仿冒、不当关联当事人与涉事品牌,并借此发布虚假营销信息违规蹭热,引发关注后不当获利”,严禁利用“虚假身份”“虚假内容”“虚假营销”“虚假流量”不当获利。
有的内容分享平台发布《关于“违规蹭热”内容治理新公告》,明确提出请勿冒充他人、请勿发布虚假的内容、请勿通过不当方式引流、请勿批量发布同质化低质内容、尊重原创并分享真实内容。
有的互联网公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饭圈”专项整治的公告》,严厉打击对运动员、教练员发布恶意攻击谩骂言论,甚至造谣抹黑、挑动对立,煽动运动员粉丝群体进行拉踩引战等行为。
有的互动平台启动“体育饭圈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并发布相关公告,持续加强违规内容及账号处置,加强用户教育引导与违规行为公示,完善治理措施和手段,让追星行为回归理性,在合法、合规、合理框架之内。
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是各方共同的责任义务,网络空间清朗有序也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公安机关将继续加强互联网安全监管,坚决整治违法违规问题突出的平台,依法处理相关人员,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网络生态秩序。
版权: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tuitui.com.cn/2025/04/3377.html
为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公安机关网安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全面治理网络乱象的措施,具体如下:
1. **高压严打网络违法犯罪**: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网络犯罪活动,包括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赌博等,以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稳定。
2. **指导互联网平台强化自律自治**:公安机关网安部门积极指导互联网平台加强自律自治,推动平台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平台责任,加强内容审核和信息安全管理,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
3. **更新治理规范**:针对网络乱象,各大互联网平台在公安机关网安部门的指导下,纷纷更新治理规范。例如,有的视频平台明确要求账号不得借热点事件发布虚假营销信息违规蹭热,引发关注后不当获利;有的内容分享平台提出请勿冒充他人、发布虚假内容等要求。
4. **专项整治行动**:针对特定领域的网络乱象,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还部署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例如,针对体育领域的网络乱象,有的互联网公司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饭圈”专项整治的公告,严厉打击对运动员、教练员的恶意攻击谩骂言论等行为。
5. **加强用户教育引导**:除了对平台和内容的治理,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还注重加强用户教育引导,提高网民的网络素养和法律意识,倡导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的网络文化。
6. **完善治理措施和手段**: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不断完善治理措施和手段,运用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置网络乱象,确保网络空间的清朗有序。
综上所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通过高压严打网络违法犯罪、指导互联网平台强化自律自治、更新治理规范、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用户教育引导以及完善治理措施和手段等多方面的措施,全面治理网络乱象,努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评论已关闭。